9月6日,由社会发展学院李学功团队负责的市委宣传部招标课题“湖州民国历史文化陈列馆方案设计”通过专家论证;9月19日,艺术学院与吴兴区文化局签署“天堂中央”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歌舞编排表演合作协议;9月21日,生命科学学院与德清力拓炉料有限公司签署《无氟造渣剂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作为暑期“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的后续成果,新学期的良好开端充分表明了我校服务地方工作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作为学校区域服务计划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受到了学校和二级学院的高度重视。7月初,学校召开了“百名专家下基层”任务分解讨论会,围绕活动进行了专题研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任务,“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于暑期正式启动。学校积极为教师下基层提供政策指导、经费支持、搭建平台、项目联系与管理等服务。活动启动后,各二级学院进行了广泛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与。据统计,共11个二级学院和2个职能部门的146名老师冒着酷暑,深入到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科技攻关、联合开发、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受到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大力欢迎和高度赞誉,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根据各二级学院情况统计,暑期“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情况良好,成效明显。信息工程学院成新民、李祖欣团队与湖州丰泰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签定的产学研合作“双百万”项目《不锈钢管工业流程中关键工序的改造及其产品质量闭环管理系统研制》等,经过前期硬件检测和新设备购置,现已进入项目中涉及一些关键工序的硬件改造工作环节;肖浩团队与杭州偷偷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Open Social平台方开放协议及相关应用的开发》的百万项目已于8月底完成了第一阶段项目移交,近期主要就第一阶段的软件平台为合作单位提供业务指导,为第二阶段以互联网娱乐业务拓展和电子商务为主的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学院还与10余家企业达成了深入合作意向或签订了合作协议,多个项目已经开始实施。
生命科学学院的水生生物学与水环境团队,结合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工作任务以及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百日科技服务行动的要求,在南浔、德清及安徽等地确定3家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企业(户),建立池塘青、草鱼环境友好型养殖试验示范基地3个,全面推广高效环保型膨化颗粒饲料饲养技术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受试养殖企业(户)的一致好评。该学院还与浙江天地之光电池制造有限公司、湖州思伊淀粉工业有限公司、湖州市工业和医疗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及郎润合金、金泰科技、大亨玻璃等成功签订项目;与浙江红鹰集团合作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原位生成Sialon增强AI12-3-SiC-C铁钩浇注料的开发》已于8月份通过专家组验收,正式结题;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纳米硅溶胶的结合耐火浇注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的技术查新、产品标准制定、检测报告、用户报告等工作已准备就绪,将于10月迎接验收;自湖州市新材料行业技术中心落户学院后,先后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研项目十余项,中心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服务,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艺术学院在暑期与湖州市电视台合办推出小明星培训学校,首次开班情况良好,高质量的教学赢得了社会声誉;在完成《吴兴区文化发展软实力对策研究》结题工作后,与吴兴区再次签订3个服务项目;学院于9月初接下了湖州宾馆大厅及宴会厅三幅现代风格油画《旭日》、《日》和《春》的创作、制作和装裱项目;该学院还为多家单位提供职工培训,为多家设计公司提供专业指导、咨询和设计服务。
商学院本着“服务中创新,在实践中成才”宗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新模式,在编制、修改《吴兴区“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多个团队想方设法进驻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入调研,为企业及其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课程、提供各类服务。社会发展学院在《湖州市“十二五”公共服务能力对策研究》、《吴兴区“十二五”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状况的研究等方面取得该院服务地方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教师教育学院与三县两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合作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体育学院分5组到安吉体育局、湖州市少体校等单位调研,并提供指导和培训。文学院赴湖州普通话测试中心、湖州电视台、湖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授课,多次担任专家评委、顾问测试员等。外国语学院对湖城少儿英语培训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帮助企业开展了翻译、策划等服务,进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理学院分赴浙江恒基光伏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平湖市春苗教育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进行技术服务和调研,1个横向项目已签约,2个横向项目即将签订。医学院分赴吴兴区谈家桥村、湖州肛肠医院,德清协和口腔门诊部等地开展义诊,提供技术服务、在职培训等服务。
本次暑期“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重大部署,也是实施我校“区域服务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科技、人才优势和特色,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更通过服务地方,“把论文写到企业去,把科研做到车间里”,为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学校全面融入湖州、面向浙江和长三角,服务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